周后期,中低卡煤价格靠近限价后,煤价下行放缓,随着日耗增加,部分终端有补库需求,询货增加,成交好转。
消息人士称,由于贸易商和矿方预计印度在雨季前仍有囤货需求,他们正在等待印度买家重燃抢购热情,但是单单印度需求可能不足以驱动价格大幅转向,之前受疫情影响的区域开启复工复产模式,以及即将到来的迎峰度夏,矿商盼望着中国海运需求的回归而随着复工复产复市的加快,部分非电用户增加对现货的采购,促使优质市场煤更受青睐。
端午节过后,电厂以及非电终端的采购计划逐步落实,现货市场有望迎来一波反弹。回顾五月份,在传统用煤淡季、电厂日耗偏低的情况下,下游对现货采购无力;煤炭调进高于消耗的情况下,各大主力电厂实现了被动垒库,其中,全国统调电厂存煤升至1.59亿吨,而全国重点电厂存煤升至8988万吨,沿海八省电厂存煤更是升至3061万吨。目前,下游需求和电厂日耗处于复苏阶段,市场迎来拐点。但基于政策压力以及当前的电厂高库存,市场复苏水平受抑制,反弹高度受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电厂以及环渤海港口堆存的煤炭中,长协煤占据主导,大都为中低卡品种;一旦需求拉起,电厂日耗回升,就增加高卡煤的采购需求。
因此,六月份,市场煤资源可能会更走俏。产地方面,月初部分缺煤管票煤矿恢复正常,煤矿供应逐步提升。限制高硫分、高灰分煤炭开采。
按照谁开采、谁治理的原则,强化同步开展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治理,严格落实煤矿企业生态修复主体责任、地方政府的属地监管责任。二、主要目标科学确定适应于贵州煤炭工业实际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加快推进煤炭精细高效分选、分质分级利用、清洁高效转化、煤系固体废弃物及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一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技术,建成一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全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指标达到国家基准水平。严格落实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对赤水河流域煤矿产能指标实行只出不进的严格管控政策,从煤矿数量及产能上实施总量控制。
全省煤炭入洗率达85%,其中炼焦煤全部入洗。煤与瓦斯共采应用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瓦斯排放有效降低,具备条件的煤矿全部实施先采气后采煤,全省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煤矸石利用率分别达70%、90%以上。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建立煤矿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大力支持煤矿充填开采技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推进保水开采、先采气后采煤、矸石不升井等绿色开采技术;开展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及示范。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考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促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围绕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建立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体系。
加大对煤炭绿色低碳开采、清洁高效利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加强正面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推进我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持续推进粉煤灰新型建筑材料,积极探索粉煤灰在农业、化工、环保等领域高值化利用途径;加强煤矸石在新型建材、塌陷区治理、矿井充填以及土地生态修复等领域的高值化利用,有序有效消纳煤矸石存量;加强煤系固体废弃物中的共伴生关键金属元素提取利用。涉煤地方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立足本地实际,组织编制本地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实施方案,出台配套措施,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任务。综合推广使用生物质成型燃料、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九)落实生态修复主体责任。积极支持煤矿采矿权增列煤层气矿业权,实施综合开发。
鼓励利用废弃矿区开展新能源及储能项目开发建设。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煤矸石利用率、矿井水达标排放率分别达到60%、80%和100%。
因地制宜推广充填开采、保水开采、先采气后采煤等绿色开采技术,从源头控制三废产生。积极推广先进的中高硫煤及优质焦煤深度分选提质、煤泥水高效沉降及煤泥脱水、选煤厂智能化等技术,逐步提高原煤入洗率。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全省涉及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区的生产建设煤矿数量控制在73处以下、产能总规模控制在3500万吨/年以内。煤系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利用规模不断扩大。省能源局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调度,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聚焦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升级,加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建立适应贵州煤炭工业发展的重大技术创新示范体系;强化贵州省煤炭学会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交流、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到2030年,绿色开采技术逐步推广应用,全省煤矿绿色开采水平大幅提高。
建立煤矿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推动煤炭绿色低碳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不断增强能源保障,促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意见提到,建立煤矿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推动煤炭绿色低碳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不断增强能源保障,促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
构建一批煤系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技术,发挥行业龙头企业技术装备研发与人才培养优势,形成煤系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及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精细高效煤炭分选,加快煤炭深度提质和分质分级利用,不断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新建、技改煤矿均应有配套洗选厂,加快落后洗选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步伐,实现生产安全与效率双提升。
有序淘汰关停能效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达不到国家要求的煤电机组。(八)严控赤水河流域煤炭开发。推动新建60万千瓦级以上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提高煤电机组运行效率。强化环保设施运行监管,确保煤矿污染物在线监测数据真实、准确,接受社会监督。
全省煤炭入洗率达80%,其中炼焦煤达80%以上。加强对现存矸石分质分级综合利用,强化外排土场治理,绿化矿区环境。
全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指标达到国家标杆水平。推进现役煤电机组升级改造,实施综合节能改造等;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最小技术出力达30%以上,新增煤电最小技术出力达30%以上。
在毕节、六盘水、黔西南布局建设大型煤炭储配基地,推动煤电清洁高效发展。主要目标为:科学确定适应于贵州煤炭工业实际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加快推进煤炭精细高效分选、分质分级利用、清洁高效转化、煤系固体废弃物及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一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技术,建成一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
推进农村地区建立优质、低排放煤炭产品替代劣质散煤机制,推广使用先进炉具,减少散煤使用。积极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究和示范。积极争取国家设立的3000亿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资金支持。加快煤炭运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省东西贯通、南北衔接的煤炭集、疏、运系统,建设阁老坝至金沙铁路专用线,实现矿区煤炭外运公路、铁路、水路有效衔接。
紧紧围绕煤炭储装运卸全流程治理,推进矿山储煤场所建设标准化、运输装卸无尘化,实现煤炭清洁化储装运卸闭环管理。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或者个人投资,参与关闭煤矿生态修复治理。
(五)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三、重点任务(一)加快煤炭绿色低碳开采。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安全智能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努力提升贵州煤炭安全绿色低碳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水平。逐步推进天然气、电力及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替代散煤,形成多途径、多通道减少民用散煤使用的格局。